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大港宠物上门喂养服务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大港宠物上门喂养服务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用什么方法防止蝗灾?
1、环境保护
蝗灾的发生,自然因素是主要的,但不可否认的是,有相当一部分人为因素。蝗虫必须在植被覆盖率低于50%的土地上产卵,如果一个地方山清水秀,没有***的土地,蝗虫就无法繁衍。
现在有些地方的生态意识不强,有的单纯认为治理污染才是保护环境,而对于改善蝗虫适生区的植被、土壤和小气候等工作,由于短期内看不到效益,并不重视。
2、药剂防治
建议选用高效、低毒、低残留的对口农药,如5%锐劲特悬浮剂,每亩用20—30毫升兑水50—60公斤喷施。
也可以在蝗蝻(蝗虫若虫)出土10日内,用敌百虫粉撒于小竹、杂草上,或用敌敌畏烟剂熏杀。施药后还要加强监测,在一周内迅速检查防治效果,对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时补施药一次。
还可使用诱杀法:将稻草切成四五寸长,放入用人尿50公斤,加入50%可湿性敌百虫0.05-0.l公斤配制的药液中,浸没8小时,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于蝗虫多处。
目前,最有效的灭杀蝗虫办法是用飞机喷洒农药,该法杀虫率高、灭杀范围广,但成本高,而且以化学防治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应一时之需,不能保证长治久安。
3、天敌防治
从长远看,要有效防治蝗灾,必须着眼于生态建设,要实行植物保护、生物保护、***保护和环境保护四结合。特别是要确保生物的多样性,保护好蝗虫的天敌。据统计,我国目前有68种蝗虫的天敌,包括鸟类、两栖类、爬行类等,它们对控制蝗虫的数量具有重要作用。
古人以农业为主,耕田耕地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命根子。然而,受天灾的影响,往产生很多“人祸”来,而这些灾害里面,蝗虫灾害显得尤为严重。
蝗虫有三大特点。一是生命。蝗虫不怕雨也不怕晒,不管是旱灾,还是涝灾,都对蝗虫没有任何影响。二是繁殖能力强,不管什么天气,什么境界,它们都能蹦、能飞、动作快捷,并且繁殖能力极强。三是种类多。蝗虫身体一般绿色或黄褐色,以禾本科植物为食,种类很多,我国就有300余种,是农业上的主要害虫。
也正是因为这样,蝗灾成了中国古人心里最大的痛楚。据《中国救荒史》统计,秦汉时期蝗灾平均8.8年一次,两宋为3.5年,元代为1.6年,明、清两代均为2.8年,受灾范围、受灾程度堪称世界之最。
每当蝗灾来临,蝗虫所过之处的庄稼的茎叶全部一扫而空,满天飞舞着成千上万的蝗虫,别提有多恐怖了。
蝗灾也给人民造成巨大损失,据《旧唐书》记载,唐朝289年间共发生蝗灾50余次,平均每八年一次,其中最为严重的一次,是唐高宗李治时期,当时,可谓是天灾不断,刚刚经历了水旱两灾,又闹起了一场蝗灾,此次蝗灾造成大量灾民流离失所背井离乡,甚至由于饥荒,还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。
到了唐德宗时期,也出现过,两次规模巨大的蝗灾,当时闹灾正值冬日,气温极低,蝗虫群所到之处,寸草不生,而且蝗虫会咬人,足够多的蝗虫飞来时,是有什么吃什么,有什么咬什么,人力根本无法抗衡,灾民被冻死的,被饿死的不在少数。
唐代陈子昂曾经描述过蝗灾后的惨状:“自河已西,莫非赤地,循陇已北,罕逢青草”,意思说的很明显,蝗虫群所到之处,寸草不生,连青草都碰不到,一旦发生蝗灾,良田植物就会被一扫而空,而百姓们由于没有了粮食,只能流离失所背井离乡。
那么,问题来了,这么多的蝗灾虽然是灾难性的,但古人又为什么不吃蝗虫来解决温饱问题呢?
首先,要知道古代人处于封建社会,都很迷信,当蝗虫来袭,成群结对,密密麻麻,古人还把蝗虫当成神。他们心生恐惧,既痛恨又无能为力,认为这是上天的一种惩罚,认为有什么神在控制着这一切。解决办法就是祭祀“蝗神”等守护神,来祈求风调雨顺。于是古代很多地方都有祭祀供奉虫神的习俗。比如:每年的六月六日“虫王会”、青苗会、打田坝、杀天马等等。
其次,蝗虫能吃吗?能!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港宠物上门喂养服务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大港宠物上门喂养服务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